Home Page Join
 Current Position :Index >> Enterpriseandsociety >> Enterpriseandsociety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的一盏明灯

Time:2011-10-15 Source:湖北日报 Click rate:2023
    

图为:钟祥市职业高中汽修班学生拆装汽车发动机。图为:学生对单认识电子元器件,按要求需要在13秒内认清26个元器件。

编者按: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到底该如何办才好,职业教育的方向到底在哪儿?记者在钟祥市金汉江纤维素有限公司采访时,公司董事长周家贵在谈到企业人才培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时,对当前职业教育现状深感忧虑。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周家贵对钟祥市职业教育做过深入调研,也曾向全国人大提交相关议案。他所在的公司也在积极实践,与钟祥市职业高中联合办班,一方面帮助当地贫困家庭脱贫,一方面满足企业用工需要,以探求校企合作新路子。

      金汉江的探索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有何启示?9月底,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广泛采访,希望管中窥豹,以作借鉴。

    “没有校企合作联合办班,像我这样的穷孩子就可能失去成才机遇。”9月底,记者在钟祥市金汉江纤维素有限公司采访时,化验员金军说。

    金军是钟祥市长滩镇金星村人,父母均是盲人。家庭无收入来源,靠村里救济,一家三口住在路边搭起的两间低矮土坯房里。2005年,他就读于金汉江公司与钟祥市职业高中联办的第一届精细化工班,毕业后留在金汉江化验室做化验员,月薪2000多元,现在不仅建了新房,还买了车。

    金汉江与学校联合办班,最初的愿望是出于社会责任,帮助当地一些家庭脱贫,没想到居然趟出了一条职业教育的新路子。更没想到的是,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被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是我国职业教育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金汉江的精细化工班  

    2005年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会间休息时,湖北代表们正在观看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消除最后的贫困》,讲述的是全国人大代表、金汉江纤维素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家贵三进钟祥贫困地区大柴湖,积极调研献策,想努力改变大柴湖数万丹江口移民的贫困状况。

    这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樊明武说,捐款捐物、兴建项目,是解决一些贫困户急难的重要方面,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如果把这些捐款用来教育贫困家庭子女,再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不仅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也可以帮助整个家庭脱贫。

    樊明武的一席话使周家贵豁然开朗:“输血”不如“造血”,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从“两会”返回钟祥后,周家贵立即与钟祥市职业高中联系,商讨联合办班事宜。同年9月,精细化工班正式招收55名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其学费、书本费、住宿费等每人每年约3400元都由金汉江资助。至今,金汉江投入200多万元资助精细化工班连续7年招生385人。

    学生毕业后马上进入社会,一般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落差感。为避免这种落差,周家贵安排毕业生到金汉江带薪实习3个月,每人每月能领到900元。实习期满后,学生可以选择留在金汉江工作,也可以到外地自主就业。

    去年进入钟祥职高精细化工班学习的郑梦娇,父母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家里一贫如洗。为了早日挣钱贴补家用,今年春节后,她不顾学校和公司的反对,坚持辍学到浙江打工。

    工作半年后,17岁的郑梦娇发现,没有学到一门实用技能,在企业很难有发展空间。9月,新学期开始后,郑梦娇重返钟祥职高学习。

    她的班主任李祖华说,学校和公司都没有因为她的中途辍学,对她另眼相看。她的“回炉”,恰恰证明了技能培训的重要性。

    经过多年探索,一个以“贫困家庭”为扶贫单元、以“职业教育”为主要方式、以“企业埋单”为资金来源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逐步成形。

    周家贵说,尽管大多数毕业生都没有留在金汉江公司工作,企业看似“人财两空”。但是公司办班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订单培养”,而是希望每培训一个学生,就带富一个家庭。为此,企业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钟祥市职业高中副校长陈方海说,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受到的待遇要差很多。金汉江这种带有公益色彩的“校企合作”模式,不仅帮助家庭脱贫,还为企业输送技术人才,参照国外经验,这应该是职业教育今后发展的方向。

职业教育“伤不起”  

    钟祥市志强职业中学校长张子祥认为,这种校企合作方式恰好击中了当前职业教育的软肋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大量学生,并不能满足企业需要。

    今年6月,台湾联电集团向志强职业中学下订单,要求培养三个层次的技术工人:一是培训半个月的工人,到公司做清洁工等简单工作,每人培训费1000元;二是培训6个月的工人,每人培训费4700元;三是3年学历教育应届毕业生。

    张子祥问联电集团负责人王定新为何花这么多钱来培训?王定新说,联电集团近两年测试发现,很多职业学校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生产次品的几率较高;而一些经过针对性培训后的学生,专业素养较高,生产次品几率要小很多。

    为什么普通的职业学校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需要呢?业内人士指出,现在职业学校培养方向发生偏差,打着职业学校的幌子,走着普通高中的路子,今年某职业学校招生1200人,其中800人要参加高考。

职业高中还走普高路子,原因何在?张子祥认为,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观念冲击。学校今年招生500多人就花了100多万元,招生成本太高,占用了本来应该用于学生实习的经费。张子祥说,学校没有生源不行,但很多学生及家长都认为读职业学校脸上无光,致使职业学校招生出现困难。

   生源素质偏低也制约了职业教育发展。今年,深圳一家企业委托志强职业中学培养60名数控专业学生,一些学生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一份个人简历25个字就错了一半,简单的数学加减混合运算都不会做,文化课基础很差。

    其实,职业教育需要一定文化基础。例如,在机械加工时下料,材料面积需要计算,如果不具备数学知识就不知道如何计算面积、如何下料,后面的加工程序就无法完成。学生文化基础太差,到职业学校学不到过硬技术,自然不能满足企业需要。

    更为重要的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没有一个合理的评判体系。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的考评反差强烈:普高若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肯定少不了鲜花与掌声;但职校如果培养出一个高级技工,则几乎引不起任何反响。

    评判机制的不健全、不科学,导致职业教育少人问津,缺少阳光雨露。张子祥曾参加过一次全国基础教育论坛,向与会代表询问外省职业学校状况时,得到的回答是异口同声的“不受重视”。

    无论是作为企业代表的周家贵,还是作为职业学校代表的张子祥,都认为教育不能计成本,职业教育不能受伤害。他们说,没有发达的职业教育,就没有真正强大、可持续的制造业。

开门办学才是出路

    职业教育如此重要,现状又何其薄弱,如何改变呢?
    张子祥认为,当前普通教育尚可关门办学,职业教育则必须开门办学才有出路。职业学校校长必须经常到企业去联系,了解企业用工需要,据此完善专业和课程设置。

    每年,张子祥和学校老师都会到钟祥市工业园区去散发联合办学邀请函,至今尚未收到一家本土企业的回应。究其原因,张子祥认为,因本地企业实力有限,所需技工技术含量不高,企业没有动力办学,这也说明当前国家相关政策也需要调整。

    有关专家认为,国家可以通过税收减免等措施来鼓励企业办学。同时,还应健全办学评判体系。比如出台有关政策构建保障体系,让职校毕业生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险,使其有尊严地进入社会;鼓励企业工程师到学校授课;以重奖鼓励职业学校培养高级技工,等等。

    钟祥职业高中最近两年紧跟市场需要新设置了一些专业,如汽修专业;还根据国家政策导向设置新专业,如今年国家要求各地大力发展幼儿教育,该校就新设置幼师专业;该校还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改进传统老专业,如电子专业以前只注重黑白家电维修,现在则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新添了电子自动化设计,为交通红绿灯、洗衣机等设计自动控制芯片等。

    周家贵说,职业教育需要更加开放的就业观念,更加开放的办学理念。它不在于规模,不在于学校每年招生多少毕业多少,而在于教学是否有特色,是否适应市场需求。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于2009年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建议》。国家教育部回复表示,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认为校企合作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培养模式,并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但目前,各地落实不一,有些政策也需要健全和完善,今后将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并以此带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

    我们有理由期待职业教育的春天。

        

 

“校企一体化”能获多赢 
 
汪珍:不仅学到技能,还学会做人

    汪珍,22岁,宜昌松下电器售后中心文员。2005年就读金汉江资助的第一届精细化工班。

    回忆在金汉江扶贫班的三年,汪珍觉得是一笔宝贵财富。很多初中同学毕业后直接打工,因为缺乏一技之长,大多做着服务员之类工作,频繁跳槽。在扶贫班,汪珍和同学们学到了专业技能,经常到金汉江参观学习,与车间师傅直接交流。实习期间,公司老总和车间师傅,除了传授专业技能,还教社交礼仪、为人处世方法等。汪珍至今都铭记着“先做人,再做事”的道理。

    学校也有些其他专业,也有实习机会,但校企结合不紧密,同学们毕业后去企业,总有点不知所措。金汉江扶贫班的同学适应社会能力就普遍较强。

    就读精细化工班两年,汪珍说,职业教育终身受用。

陈方海:校企合作有待深入发展

    陈方海,钟祥职业高中副校长。他认为,金汉江模式是校企合作一个典型,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帮助本地贫困家庭脱贫,为企业提供了技术人才,也减轻了本地政府扶贫投入支出。

    校企合作,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订单培养这个比较粗浅的合作层面上,而是要构建相关机制促成“校企一体化”。在日本三菱集团公司,根本就分不出哪是学校哪是工厂,德国、台湾的职业学校和企业也融和得非常紧密,政府鼓励企业工程师考取教师资格证书,允许取得资格证书的工程师到职业学校教课,并给予高额回报。

    金汉江起初只是资助贫困学生,随着合作不断深入,公司车间师傅经常到班里给学生上课,公司老总也会通过各种形式与学生交流。这样,教室与车间、老师与师傅、上课内容与生产内容,结合得非常紧密,没有像其他专业或学校那样成了“两张皮”。

 
余爱民:校企合作抓住了扶贫开发之“根”
 

    余爱民,省委政研室农村处副处长。他认为,金汉江模式抓住了解决家庭贫困的根结,是从长远和根本上扶贫,有一定推广价值。地方政府要重视教育扶贫,要把教育扶贫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特别是重视职业教育对扶贫的特殊作用。地方政府要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动员那些读不起高中和大学的孩子到职业高中就读,学习一技之长,掌握安身立命的本领,使其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帮助家庭脱贫。

周腊元:有效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周腊元,省就业促进会会长。他认为,就业难与招工难长期并存,校企合作将使就业摩擦时间减短,能有效缓解当前结构性就业矛盾。

    很多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难,是因为关起门办教育,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或者毕业生本身不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很多企业花大量成本缓解招工难,但招到的员工还是不尽满意,工人频繁跳槽。如果企业能将用人需求延伸到教育领域,实际上就能花相对较少的成本,招聘到更高素质、更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从长远看,双方获得双赢。

    周腊元说,苏州职业学院和苏州工业园区紧密联合办学,有关专业设置、教材内容、培养目标、考核方式等,都由园区企业说了算。苏州工业园区的技术工人主要来自苏州职院,这样厂教结合、校企结合、培训与就业结合的模式,使得苏州职院近几年得到蓬勃发展。湖北也应该大力推广这样的模式,职业教育就是要走校企一体化的路子,这符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一位民营企业家的职业教育观

周家贵(全国人大代表 金汉江公司董事长)
 
 
职业教育需要全社会融入
 
    目前,职业教育的问题之一是与社会不接轨。职业教育不能走普通教育的路子,需要企业、协会、社会团体等多方进行财力、物力、人力的“融入”。
    目前,“校企合作”已成为职业院校普遍认同模式,但社会力量融入还不够,很多合作还停留在订单培养阶段,这样与劳务输出无异。
职业教育要与企业挂钩。企业要为职业院校提供实训设备、实习场所,推荐企业工程师到职业院校任教,参与培养目标制定、专业设置、教材编排等多个环节。只有进行深度合作,才能使职业院校培养对象符合社会需求。
 
 
职业教育要与地方资源配置相结合,注重特色教育
 
    职业教育不能贪大、求规模化,要立足本地工业园区,结合本地优势资源,进行针对性办学,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温州永康是全国著名的小五金生产基地,当地职业技术学校针对小五金市场需要,定向培养技术工人,每年毕业3000多人,都被一抢而空。钟祥是农业大市,职业院校要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要求,结合本地资源优势,设置相关专业,使培训的技术人才能够实现本地就业创业。
    职业院校的定位和出路就是培养一线产业工人,不能为了吸引生源,一味宣传学校有多少学生考上大学,背离职业教育的初衷。职业院校就要重点宣传自己培养了多少优秀工人,以促进社会改变观念。
 
职业教育要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帮助贫困家庭脱贫
 
    职业教育是提升劳动力素质的重要途径,有责任走近农民、唤醒农民、提高农民。农民的贫困不仅是经济上的贫困,更是观念的贫困,知识的贫困,技术的贫困,职业教育培训能教给农民和农民子女知识与技术技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县域经济发展,都需要符合时代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做好职业教育,不仅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更有利于企业规模化发展和国家现代化进程。
 
没有职业教育就没有强大国力 

    但凡经济发达的国家,职业教育十分发达。以德国和日本为例,奔驰、三菱等企业都开办了自己的职业学校,为本公司及社会培养从事生产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德国10个中学毕业生中就有6个读职业学校,日本、台湾职业教育也非常发达,就读学生人数也较多。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大国,制造业也正在崛起,“人人都是劳动者,都是创业者”。这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工人,也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只有符合市场需要,才能有自身的出路,才能为国家崛起提供技术人才的支撑。

(策划:姜平 张兴旺 )
 
 Page UP: The star of the "charity"
 Page Down: 心里装的都是老百姓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Copyright (c) 2002 Hubei Jinhanjiang Refined Cotton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ICP:05023723